习近平文汇

当前位置: 博彩平台 > 学习新思想 > 习近平文汇

VW001.039 习近平论文化(2020年)

发布日期:2021-06-22    作者:     来源:     

VW001.039.20200116.001

中缅文化、宗教、人员交流活跃,为深化“胞波”情谊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国国宝级文物佛牙舍利4次应邀赴缅甸供奉,缅甸在洛阳白马寺捐建了缅式风格佛殿。中国在缅甸启动“光明行”、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为众多患者带去福音。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在缅甸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2020年1月16日在缅甸《缅甸之光》《镜报》《缅甸环球新光报》同时发表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00116.002

加大交流互鉴,增添“胞波”情谊新内涵。双方将今年确定为“中缅文化旅游年”,相信缅甸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古迹会吸引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双方将围绕建交70周年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扩大教育、宗教、媒体、影视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夯实中缅友好民意支撑,使“胞波”情谊更加深入人心,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2020年1月16日在缅甸《缅甸之光》《镜报》《缅甸环球新光报》同时发表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00117.001

我们将共同启动中缅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缅文化旅游年。这是中缅友好交往光辉历程的重要历史印记,也是两国人民的华彩盛事,我很高兴同大家一起见证这个历史时刻。

习近平2020年1月17日在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VW001.039.20200117.002

中缅山水相连,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跨越千年,绵延不断。不论是秦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互通有无,骠国王子出使盛唐交流歌舞艺术,还是上个世纪双方携手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都体现了双方心意相通、患难与共的深厚底蕴和宝贵传统。

习近平2020年1月17日在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VW001.039.20200117.003

中缅文化都讲一个“缘”字。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胞波情谊历经千年始终如一,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双方要通过办好建交庆祝活动,增进文明互鉴,密切人文交流,多为两国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中缅友好事业培养更多参与者、受益者、支持者,筑牢两国友好社会基础。

习近平2020年1月17日在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VW001.039.20200117.004

文化和民风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我11年前曾访问过贵国,举世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淳朴友好的当地民众、绚丽多彩的文化风俗,都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再次到访内比都,这里依旧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相信随着中缅文化旅游年的启动,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来到缅甸,领略这里传承千年的美丽图卷。

习近平2020年1月17日在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VW001.039.20200118.001

双方要办好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缅文化旅游年,鼓励更多青年开展交流,使胞波友好继往开来,薪火相传。

习近平2020年1月18日同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会谈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121.001

要巩固依法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的成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121.002

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121.003

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123.001

在中华文化里,鼠乃十二生肖之首,进入鼠年就代表着开始新一轮生肖纪年,也寓意着新的开端。

习近平2020年1月23日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123.002

我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首先要从中华民族大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被各种内忧外患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用110年的时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70年的时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

习近平2020年1月23日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215.001

中国和美国一样,是很大的国家。中国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热情好客。汉语是世界上十几亿人使用的语言,通过学习汉语你们可以更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汉字写得这么好,汉语学得这么棒。希望你们继续加油,取得更大进步,做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小使者。

习近平2020年2月15日给美国犹他州小学生的复信

VW001.039.20200225.001

中方愿同阿方携手努力,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产能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推动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时期得到更大发展。

习近平2020年2月25日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通电话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423.001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习近平2020年4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512.001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512.002

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512.003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521.001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习近平2020年5月21日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

VW001.039.20200820.001

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同时,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习近平2020年8月20日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08.001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14.001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不同文明文化多元共生才是常态。中欧和平共处的力量坚定一分,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习近平2020年9月14日同德国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会晤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18.001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2020年9月16日至18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2.001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2.002

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2.003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2.004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2.005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6.001

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习近平2020年9月25日至26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1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2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我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我国历史知识。今天,我们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目的是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3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早在1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些重大成就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4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5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悠久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6

我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历史文化领域的斗争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7

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相关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强化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参与。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要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要制定“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要深刻汲取国内外重大文物灾害事故教训,督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整治,增强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要加强执法督察,规范举报流程,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8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0928.009

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习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1013.001

广济桥历史上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

习近平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1013.002

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习近平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1013.003

包括广济桥、广济楼在内的潮州古城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习近平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1013.004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旅游。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让人们受到更多教育。

习近平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1013.005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1014.001

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习近平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1023.001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2020年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

VW001.039.20201110.001

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上海合作组织长远发展民意基础。

习近平2020年11月10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1113.001

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习近平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01114.001

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习近平2020年11月14日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01116.001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逐步成熟,《唐律疏议》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后中华法系影响日渐衰微。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近代以后,不少人试图在中国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习近平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VW001.041 习近平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2020年)

下一篇:VW001.039 习近平论文化(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