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

当前位置: 博彩平台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理论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日期:2021-03-03    作者:     来源:     

播报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对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其中在第六篇第二十一章“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中,第三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部署了未来金融工作的具体任务,其中有几处值得关注的内容。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纲要》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是从战略和体制机制建设的高度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出部署。

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进而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提高风险防控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促进金融普惠,着力构建普惠的融资体系,让金融资源惠及更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促进融资权利、融资机会公平,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意味着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宏观层面搞好金融领域跨周期政策设计,以现代化货币管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微观层面引导金融机构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纲要》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准作用”。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其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从外延来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货币政策制度、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总和。从内涵来看,我国要建设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央银行制度,一方面要坚持现代中央银行的精髓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举措。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这深刻阐明了货币供应调控的重要性。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就是要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就业目标,完善相关长效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为数字货币工作定向定调。作为央行发行的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数字货币由指定的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纸钞和硬币等价,能够自由兑换,可视为现金的数字化形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未来将逐步取代纸钞和硬币。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启动数字货币研究,目前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正在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准作用。即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利率走廊机制,促使市场利率围绕作为中枢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波动,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带动存款利率逐步走向市场化,使央行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顺畅传导,并发挥调节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纲要》提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完善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这对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要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出发,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的特殊性出发,坚持党的领导,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坚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效率,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从完善货币、监管、税收等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回归当地、回归本源。通过改革促进各类主体公平竞争,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纲要》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这为“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拓宽市场入口,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是畅通市场出口,从入口和出口两端发力,能够有效畅通直接融资渠道,强化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监管部门只对上市企业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其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增强资本市场活力,也可以防止资本市场寻租行为。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需要配套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只有让优质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市场价值认同,同时对突破底线的劣质企业严厉打击、坚决让其退市,才能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纲要》提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高度重视,对保障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安全形势依然十分复杂。在这个背景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收官后,金融安全战略将接续出台实施,需要继续打好持久战。要前瞻性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要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要认真贯彻《纲要》部署要求,落实各项监管要求,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合规经营、做好风险防控。要健全完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加强风险管控和精细化管理。防范廉洁风险、道德风险。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上一篇:积极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下一篇:激发“三农”潜力要畅通城乡经济循环